骨折愈合是一個連續(xù)不斷的過程,臨床上分為血腫機化期(2~3周);原始骨痂形成期(4-8周);骨痂改造期(8-12周)。從現(xiàn)代的病理生理學上看,骨骼和軟組織的修復大概就需要三個月的時間,進一步證明“傷筋動骨一百天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
具體的愈合時間與損傷的嚴重程度及個體差異有關。因此,不是所有的人都符合“傷筋動骨100天”的結論。要有正確的認識,不能一概而論 。
骨折或傷筋以后,一到下雨或陰冷天就會出現(xiàn)受傷部位或傷口不舒服,就像天氣預報員一樣準,這是什么原因?
通常骨折、筋傷愈合后,會形成瘢痕,瘢痕內的血管舒縮調節(jié)與正常組織不同。受到寒冷、潮濕或低氣壓刺激后,血管持續(xù)收縮,血流減少或流速減慢,代謝產物得不到及時的排除,局部供血不足,疤痕組織對疼痛的耐受力降低。疤痕組織也會因刺激而收縮,這樣也會對神經纖維產生擠壓或牽拉的刺激,從而導致舊傷部位的疼痛不適。
如何預防和減輕這種疼痛不適?
1、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,做好局部的防寒保暖,特別不要受潮濕和寒冷的侵襲。
2、調整局部環(huán)境,居住環(huán)境盡量保持溫暖、干燥,遠離濕冷的地方,陰雨天應減少外出。
3、加強體育鍛煉,提高身體抵抗力和應變能力,保持心情舒暢,多吃富含維生素、鈣、磷的食物。
4、平時可適當推拿,按摩損傷部位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。軟化瘢痕,緩解神經壓迫癥狀,可以用紅花酒涂擦按摩。
5、如果已經出現(xiàn)不適,應及時進行治療,可局部用熱敷;家中可用:粗鹽500g+生姜、蔥須各100g一起用布包好,用微波爐或鍋炒熱敷患處;有祛風除濕功效。也可以到醫(yī)院進行艾灸、中藥封包、中藥蠟療等物理治療,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散寒祛濕,緩解癥狀。